中文  |  EN

服务号

版权所有 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  

订阅号

地址: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通州)科创东五街8号 

客服电话: 400-6507898 

公司电话:(010)81503688

公司传真:(010)81503685

公司邮箱:xhpiano@126.com

 

京公网安备 11011202001774号     京ICP备05018111号-1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北京

红色基因融入灵魂血脉 | 民族品牌——“星海”钢琴

浏览量

4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节目的舞台上,《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中华儿女再次唱响经典之声,融入血脉的“怒吼”依然让我们泪流满面。

 

【点击图片观看来源:CCTV经典咏流传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作词,冼星海作曲,1939年4月13日在延安首演,歌曲慷慨激昂,在中国抗日战争时起到鼓舞作用。《黄河大合唱》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它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养育了无数中华儿女。

 

80年前的4月13日,《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获得巨大成功。80年间,无数音乐人一遍遍唱响这首民族之声,如今在《经典咏流传》舞台上《黄河大合唱》不同时代的演绎者齐聚一堂。

 

 

 
 
 
李一非,98岁

延安鲁艺学员

1939年《黄河大合唱》第

一次公演时的合唱团成员

 

 
 
 
解冰,97岁

抗敌演剧二队的老队员

《黄河大合唱》是从这

个演剧队发展出来的

 

 
 
 
瞿弦和,75岁

新中国成立后《黄河大合

唱》第三段《黄河之水天

上来》的恢复者之一和朗诵者

 

 
 
 
俞峰,55岁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

知名指挥家

将延安鲁艺的“黄河”精神

在新时代里重新唱响

  

在《黄河大合唱》首演八十周年的这一天他们再度吹响民族伟大复兴号角 。

 

 

当年没有交响乐团,没有灯光,甚至没有像样的舞台、乐器。演出队条件极为艰苦,用的乐器都非常简易。

李一非、解冰所在的演出队依靠着自己的智慧制作演出的乐器。

 

用子弹壳做伴音乐器 

 

用汽油桶自制贝斯

(图中展品为复制品)

 

喝水的缸子插上五六根木棍,也就成了打击乐器

 

用铁皮制作打击乐器——镲

 

在艰苦的岁月里,这些鲁艺的学员和演出队的成员们就是用这些改造的“乐器”演绎出民族的经典之声,每当听到《黄河大合唱》激扬的旋律都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中华儿女就是在那个外敌入侵、国土沦丧的年代,用不屈的精神挺起了民族的脊梁。

 

 

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黄河大合唱》唱响80周年,同时也是“星海”建厂7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听到这首合唱。

 

 

传承“黄河”精神,铭记那一段艰苦历史,积蓄更饱满、更浓厚的民族激情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黄河大合唱》气势恢宏、激情澎湃,谱曲者为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冼星海出生在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7岁时随母亲到新加坡上学开始接触音乐之后一直学习小提琴,并到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

1935年毕业,他毅然回国投入抗日活动,创作了大量群众歌曲。1938年,受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的邀请,他和妻子一起来到了延安。第二年他就创作出了《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的诞生有些偶然。因为在前线受伤,青年诗人光未然到延安养病并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去看望他,在病床上,他给冼星海朗诵了这部作品。冼星海深受感染,创作灵感随即而来。他请光未然讲述黄河壶口瀑布船夫是怎样拼命划船的,还请人反复唱船工号子给他听。就这样,冼星海花了六天六夜完成此曲。

 

节目中,延安鲁艺学员耄耋之年唱响经典,重现激情岁月。“星海”与延安、与鲁艺、与冼星海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团担任大提琴演奏员的张贞黻就是“星海”最久远的创始人,他当时还是鲁艺的音乐教员。

 

“星海”最久远的创始人张贞黻

 

1946年张贞黻在延安交响乐团任副团长,尽管革命工作、演出任务都很繁忙,但是,研究与制作乐器的愿望和决心始终也没有动摇过,即使在行军途中,他也扛着琴板和木料,一有空闲就坚持做琴。当时的文艺战士珍惜自己的乐器,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张贞黻深知这一道理,也最能体会文艺战士的心情。在百忙中他潜心钻研乐器的修理和制作,千方百计地购买和制作生产乐器的各种工具。

 

当时在延安坚持革命斗争非常艰苦,有时遇到形势严峻的时候,部队还要进行紧急的转移和疏散,为了轻装前进经常还要抛弃和坚壁一些东西和物资。特别是在胡宗南进攻延安时,斗争的形势更加恶劣,但是不管怎样转移和疏散,不论抛弃什么、坚壁什么,张贞黻总舍不得把做琴的工具和琴料坚壁起来或扔掉。

 

1948年,当时任华北人民文工团副团长的张贞黻在解放石家庄时,不幸因病去逝了。在他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中国乐器工业的发展,直到临终时还嘱咐他的战友陈艾生说:“北平解放后,一定要办起我们自己的乐器厂,如果我死了,你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也要把这个事业坚持下去,如果可能的话,将来你们要努力把全国所需要的乐器都生产出来……”这就是张贞黻临终时留下的最后遗言。除此之外,他还留下了一把刨子、一把小提琴和一把大提琴。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红军战士陈艾生为实现张贞黻的遗愿,四处奔走,多方求助,反反复复地向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陈述要创办乐器工厂的理由。

 

 

1949年3月,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了陈艾生同志的申请,并责成管理中央机关事务的新中国经济建设公司拨款人民币10万元(旧币)作为开办资金,将北京市东单冰渣胡同5号的一所小楼(共14.5间房屋)交给乐器厂作为厂房,组织上决定由陈艾生同志负责筹建,建成后隶属华北人民文工团领导。批准从新分配到文工团的大学生中挑选一两名助手。陈艾生选中了在北京从事钢琴、管风琴维修和调音颇有名气的王来安师傅和北京师范大学分配到文工团的大学生何汇泉开始筹建工作。

 

王来安

 

1949年6月1日,乐器厂的前身“人民艺术服务社”正式建立,1950年初,华北人民文工团更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当时清产核资的1570万元作为投资,再由新中国供销社投入1570万元,双方各出50%,工厂更名为“新中国乐器工厂”。星海公司就这样诞生在革命音乐者的手中,伴随着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雄壮歌声走来,传承着革命先烈的精神,传承着“黄河”精神,茁壮成长。

 

 

80年前,时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词的《黄河大合唱》由延安鲁艺交响乐团和合唱队演出,获得巨大成功。《黄河》是一个时代的音乐史诗,表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民族精神。延安鲁艺是创建于1938年的综合艺术院校,至今已有81年历史。

 

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让《黄河大合唱》在延安再度唱响。80年前,连像样的乐器都没有的鲁艺人奏响时代最强音,激励几代人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

 

今天,星海人要不忘初心,在实现了星海创始人,鲁艺张贞黻先生“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乐器工厂,用中国人制造的乐器为人民演出”的愿望后,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转变思想,加倍努力,把星海精神,星海品牌发扬光大。

 


 

 

北京星海钢琴集团有限公司

前身依次为:①人民艺术服务社 ②新中国乐器工厂 ③北京市乐器总厂 ④星海乐器联合公司(北京钢琴厂为实体,另有北京管乐器厂、北京民族乐器厂、北京打击乐器厂、北京提琴厂等以及供销经理部等十几个单位组成)  ⑤北京星海乐器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文章:许多人都知道北京“星海”,却不知道延安“鲁艺”......